劍魚變油魚?肉質細膩、鮮甜美味的劍魚腩刺身令人垂涎三尺,惟最近有市民疑因在日式放題吃下「劍魚腩」後嚴重腹瀉「屙油」,「連放屁都會噴油」,事件令人聯想起○七年的油魚充鱈魚事件,當年大批市民進食油魚後「屙油」。記者將有關「劍魚腩」刺身交予業界人士分辨,均一致認為絕非劍魚,更不排除有人用廉價油魚冒充劍魚。本報聯絡食環署要求化驗有關刺身,署方指已將疑出售假冒劍魚事宜轉介海關跟進,惟海關至今兩周仍未有跟進結果;而有關餐廳最近已停止供應劍魚腩刺身。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應做好把關工作,並應將油魚列作禁售魚類。

張先生指放題餐牌提供的劍魚腩刺身(紅圈示),入口非常油膩。

圖為真劍魚刺身(左)以及由其他魚冒充的假劍魚刺身(右)。

徐蒝表示,刺身難以分辨真假,市民易中招。

日本料理師傅指擠壓魚肉可擠出大量油分,斷定有關餐廳供應的不是劍魚。

○七年本港曾爆出有超市以油魚充鱈魚出售。(資料圖片)

有關餐廳的放題餐牌最近已將「劍魚腩」刺身選項劃去。

市民憂心
黃小姐(大學生):放題咁平,有時都會質疑自己食緊嘅刺身到底係咩魚,政府應該加強監管。

羅小姐(大專生):有時唔識分刺身到底係咩魚,擔心自己會食到油魚,所以會去光顧有信譽嘅餐廳。

「放屁都會噴油」

「平時食劍魚腩刺身,四片已經五十幾蚊,我見到放題餐牌有,梗係唔蝕底啦,點知食完肚屙,初時以為屙血,望真啲先發現係一粒粒橙色,好似硬咗嘅油浮喺水面,連放屁都會噴油,真係好得人驚!」張先生(化名)日前在九龍一間餐廳吃日式放題,當店員奉上呈奶白色的「劍魚腩刺身」,他即大快朵頤,惟入口已感十分油膩且帶腥味,故向店員查詢,對方指他吃的白色魚肉是劍魚,又指劍魚「本身食落係好多油,係正常嘅」,叫他放心。然而張翌晚兩次腹瀉,第一次更排出大量橙紅色的油,估計與吃下「劍魚腩」有關。

意國日本禁賣

食魚食到「屙油」並非個別事件,○七年本港曾爆出有超市以油魚假冒鱈魚出售,導致大量市民排油腹瀉,食物安全中心當年更曾接獲七百宗有關投訴,當時業界同意暫停進口及出售油魚。事實上,日本早於七十年代已將油魚列為「有毒魚」,並禁止出售,意大利亦禁止售賣及進口。加拿大則只准油魚用作工業用途,或採用能去掉部分魚油的方法配製;惟本港卻遲遲未立例規管油魚。

張之後上網發現油魚事件,懷疑中招,於是再去該店吃放題,並取走數件「劍魚腩」刺身交予本報查證。記者將該些刺身轉交有四十年經驗的日本料理師傅分辨。「呢隻魚啲肉無咩魚紋,一按落去全部都係油,一定唔係劍魚。」該師傅指問題魚腩的魚肉紋理明顯較淺,不像劍魚肉般具有細密的紋理,另外亦缺乏劍魚肉常見的啡色斑點,認為絕非劍魚。名廚徐蒝亦指該餐廳的「劍魚腩」呈青白色,而真正的劍魚肉質偏淡粉紅色,且魚肉紋理質感不同,惟普通市民未必懂憑外貌分辨。

「放題價錢一般唔係好貴,用平價貨充貴價貨唔出奇。」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坦言,未經煮熟的油魚與劍魚在外觀上很相似,單憑肉眼較難分辨。他指油魚屬廉價魚,價錢只是劍魚的一成半,不排除有人以油魚魚目混珠出售。

漁農界前立法會議員黃容根亦表示,本港出售的油魚均為入口的急凍貨,本地漁民甚少捕獲。「呢隻魚(油魚)太多油,一食就成口都係油,唔太好食。」黃表示油魚脂肪太多,烹煮魚肉可以煮出大量油分,加上魚油有濃烈腥味,不建議市民當作刺身食用。「政府需要重新檢定油魚係咪適合市民食用,甚至修改法例禁止出售。」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指,政府必須做好把關工作,並應禁止食肆隨意出售油魚,以免市民受害。

涉事餐廳停售

但記者把有關樣本交予食環署,署方卻拒收,發言人只表示沒有發現有關餐廳供應油魚,並指已將懷疑出售假冒劍魚事宜轉介海關跟進。海關發言人表示已接獲食環署轉介,若發現任何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情況,海關會作出跟進,包括化驗,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惟海關接獲轉介至今兩周,仍未有調查結果。

記者近日到涉事餐廳視察,發現放題餐牌上的「劍魚腩」選項已被劃去。記者就劍魚腩事件致電有關食肆查詢,負責人劉先生多次堅稱店內出售的是劍魚,對於有專家指該些並非劍魚腩刺身,則不作回應。就店舖停售劍魚腩,他指是老闆的決定,不清楚原因,並匆匆掛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