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出名愛吃海鮮,每名港人平均每年用了七十一公斤海鮮,當中備受港人歡迎的龍躉、青斑等都屬「非環保海鮮」,養殖及捕撈方法不具可持續發展。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調查發現,逾九成受訪者都願意拒吃「非環保海鮮」,但受制於銷售點大都無足夠資料供判斷售賣的海鮮是否「環保」,建議海鮮供應商銷售時要一併提供資料,該會亦推出了新版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海鮮選擇指引》及有售環保海鮮食肆的資訊。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調查發現,逾九成受訪者願意拒絕食用「非環保海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籲食肆,為客人提供環保海鮮菜單。

無足夠資料供判斷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海鮮選擇指引》,將本港常見約七十種海鮮,根據養殖及捕撈方法對環境影響,分為「環保海鮮」和「非環保海鮮」,並定出「建議食用」、「想清楚才食用」及「避免食用」三個類別。該會今年十一月訪問了五百六十三名市民,九成一市民表示願意拒絕「非環保海鮮」,但七成八受訪者指銷售點無提供足夠資料供判斷,約六成受訪者指不知何處有售或供應環保海鮮,令選擇變得困難。

41食肆供環保菜單

該會今年七至八月期間亦曾於六十四間食肆及超級市場進行調查,發現所售賣海鮮中,一成半為應避免食用海鮮,僅百分之四為建議食用的「環保海鮮」,三成海鮮未有提供足夠資料供判斷分類。扣除無分類的海鮮,整體有一半海鮮屬應避免食用,較去年同類調查多百分之五,當中大部分來自海鮮酒家或中式酒樓。該會項目主任張亦敏指,現時有四十一間食肆或機構有提供環保海鮮菜單,包括海洋公園內七間餐廳,呼籲更多食肆響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