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最近做有關雨傘運動的民調,結果證實了本欄早前看法。支持佔領運動的人,不代表支持堵路,兩者似同而實異,過去有民調機構或是不解其意,或是別有用心,老是將不支持運動者解作要求清場者,而這批人經常只佔三、四成,於是佔領者便可以此為據,讓事件擾攘至今。

我估計,由運動開始至今,民意變化不大,對雨傘運動抱支持、反對和中立意見者,大抵是三、三、三之比,上下出入在數個百分點之間。但以堵路方式作抗爭,則抱支持、反對和中立意見者,約為二、六、二之比,不同時間固有變化,不過每項所變者,當不出十個百分點。

阻塞道路一開始就是違逆大部分民意的行為,但我一直納罕,何以建制中人不在個多月前就做大量民調,然後公開數據,以民意為武器,將非法佔領者從道德高台上擊落?後來我按捺不住,嘗試向建制中的知情者探問,他們告訴我,運動開始時,親政府團體已作內部民調,一直做了個多月,結果也是一樣,支持與反對者各佔三成多,政府一方全無優勢,所以從不敢以民調作為攻擊堵路者的工具。

我聽後不禁噗哧一笑,不必看他們如何設問,便已心內瞭然,建制派肯定不懂如何設題目,才會使自己變了無牙老虎。本欄曾說過:「『雨傘運動』一詞包含了對民主的追求、對平等投票權的嚮往,儼然是道德的化身。」故明言反對者必不會多,但問「是否贊成堵路」則不同。前者傾向論精神,後者傾向於論手段,堵路手段太激進,反對者則一定多。今次中大民調果然顯示出兩者不同,支持運動的人有三成多,但支持堵路的則只有一成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