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一體化,將經濟發展推舉成為全球的一致目標,鼓勵各國重新檢視自身定位,並發揮獨特的優勢。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曾出現爭拗或仇怨的國家,在現代互惠共存的潮流下,都需要拋開分歧,謀求合作共贏的契機。說得更實在一點,國與國之間的比併依然存在,但比併的是經濟軟實力,以及爭取成為全局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不再依靠戰爭暴力,畢竟把另一個國家完全消滅,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以及失去發展夥伴。

過去數十年,日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並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進行無休止的干擾,既有釣魚島及東海資源的爭端,也有竄改侵華史實,引起亞洲各二戰受害國的不滿。上周APEC會議期間,中日首腦會面,習近平的嚴厲神情與安倍晉三的尷尬表情構成強烈對比,也將眼前的世界格局表露無遺。對於一些損人利己的角色,實在有需要給予嚴厲責備。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中,中國一直面對內憂外患,期間以「摸着石頭過河」的態度,憑着自強不息的決心,印證「發展是硬道理」的道路,艱苦打造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門,並寄望年輕人能接棒,將民族復興帶進另一個高峰。

中國崛起不是為了還以顏色,而是要表現中國致力為全球整體利益作出貢獻。中國憑着寬宏的氣度以及和平發展、互惠共存的精神,贏得了自身價值、贏得了基本尊重、贏得了世界認同。今天的年輕人,面對璀璨繁華景象,很容易忘卻前人的艱苦,因此對自身定位感到模糊。其實除了追求個人理想,也需要平心靜氣思考,在振興中華及國家發展的事業上,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好好鍛煉自己,傳承民族復興的宏志,才能贏取別人的認同及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