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持續逾月,愈來愈不得人心。理工大學最新民調指出,七成三受訪者認為佔領人士應立即退場,只有兩成七贊成繼續留守。七成三幾乎是一面倒的比數,佔領人士再死撐下去,恐怕只會激起更大民怨。受訪市民最擔心的是運動持續下去,經濟民生將付上沉重代價,這並非無的放矢。滙豐銀行報告指出,十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由九月的四十九點八急降至四十七點七,創下二○一一年九月以來最差。報告更指出,佔領行動令香港私營企業經營環境明顯惡化,採購活動縮減速度是三年來最快,企業須減聘人手,職位流失率是一年多以來最高,新訂單量亦下跌。

佔領人士最常說的兩句話是:「如果佔領對經濟沒有影響,政府怎會理睬我們?」以及「冇嘢揸手,點撤?」對他們來說,香港經濟轉差,正是求仁得仁;但對於大部分為口奔馳的市民來說,經濟轉差,完全不是鬧着玩的,要是飯碗不保,他們如何生活?難道佔領人士可以「養起」他們嗎?

佔領爆發初期,無可否認的確激盪人心,但激情過後也需冷靜細想,怎樣才是對香港最好。要是運動真的得到全港七百萬人支持,社會早就大罷課大罷市了,政府早就跪低了。這些情況沒有出現,證明運動並非人人認同,佔領人士必須接受現實,無謂將經濟民生全部押上,讓所有香港人一起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