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府衙改革教育,揚通識貶中史,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懷疑及批判能力。事實上,歷史科不能不偏重死記,考試前背之誦之,考試後忘得一乾二淨也不成問題,此所謂填鴨式教育。本來,學習歷史目的在鑑往知今,並預見未來,但這往往是課堂以外的事,學生能應付考試就不錯了。即使課程中有朝代興衰、政事得失的分析,也是教科書作者的意見,並非學生思考的收穫。因此,代之以通識教育,本來是好事。不料雨傘運動一起,府衙官員醒覺青年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精神,用來懷疑權威,批判當道,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而亟欲恢復原狀,貶抑通識科為選修,論其用心,未免可笑。

大家都看得出,支持佔領與反佔領,有以年齡劃分的現象,支持或參與佔領者以青年學生為多。如果說這是通識教育之功,豈不是顯示出老一輩香港人之反對佔領,是以前沒有通識科,只有填鴨式教育之故?

我本科讀的是文學歷史,深知背誦死記有它的好處,最妙是一篇艱澀難明的古文背熟了,在沒有老師講解的情況下可以體悟它的意思。論者說,古希臘人創造出劃時代的高度文明,也和先哲擅長記憶背誦有密切關係。然而,如果目的只在應付考試,不作課餘自發延伸閱讀和思考,是不肯為公義甘於捱胡椒噴霧、甘於被捕被毆之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