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精通通識概念》將分享通識科單元四:全球化必懂概念: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指隨着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一地區的生活習慣、語言、思想能夠超越時空傳播至世界各地,影響全球人類生活的現象。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隨着世界各國交流頻仍,各地民眾的生活習慣互相影響。標準化快餐店已是文化全球化的經典案例。相比起飲食文化,西裝的全球化似乎更明顯。世界各地的男性白領人士,均以西裝作為日常辦公的服裝,無論是美國投資銀行高層、印度高端科技專才還是應徵的本港大學畢業生,西裝褸、領帶、襯衫及皮鞋是管理人員約定俗成的制服,代表着專業、莊重、成熟。

二○○○年前,中國領導人如鄧小平、江澤民等都以有中國特色的中山裝作為外交場合服裝。踏入二十一世紀,胡錦濤、溫家寶以至現任國家領導習近平、李克強均穿着西裝出席外交場合。

思想交流需要以語言作為媒介,而語言就是文化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範疇。英語的全球化是最明顯的例子,當今的流行曲、流行電影及頂級學術文章都是以英語為語言的,英語是打入國際市場的重要工具。雖然今天英語在政治、經濟、藝術和學術範疇中扮演極為重要的媒介角色,但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世界中,英語只是不列顛群島的鄉土語言。然而,隨着英國國力日盛,英語隨殖民地擴張傳到美洲。兩次世界大戰中,英美兩個英語國家均為戰勝國,英語在戰後成立的聯合國或在其他全球性組織中佔有極重要地位。冷戰結束後,英語霸權的情況隨美國獨大而更為明顯。時至今天,英語是漢語後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但英語及使用範圍比漢語大得多,是全球化程度最大的語言。

文化全球化為世界各國進一步帶來思想交流,各國的思想既互相競爭,也互相學習。君權神授、宿命論及男權主義等思想受到極大質疑,失去了以往的認受性。相反,民主、法治、自由及人權等價值逐漸為各人接納,成為普世價值。儘管某些專制政權抵制普世價值,他們也需要聲稱自己接受普世價值,惟自身才是普世價值的真正代表。另外,歐洲各國自第一次大戰以來,已不斷檢討為人詬病的理性主義。第一次大戰後的歐洲思想家對儒家思想強調和諧、以人為本十分欣賞,排除其尊君傾向後糅合普世價值後提出社群主義,提倡公民覺醒以及公民社會。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議題中極重要的概念,更可以用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今日香港、現代中國等其他通識單元的議題。香港是一個國際都市,全球化對香港影響甚深,同學必須學會從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各項議題。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