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奪全國政協委員立下先例,看似事情來得突然,但「快刀斬決」中,程序玄機仍堪可尋味。在全國政協常委會表決前,消息已廣為外傳,據當事人田北俊說,先早已得到通知,且事後表態雖接受政協決定,但言辭中聽不出誠懇,對涉及事件起因的一番說話,更表明不會收回。

據熟悉政壇的內地朋友認為,依照內地做事的習慣,田北俊先早已得到通知,其實是政協常委會在做其工作,希望他能自行「消毒」,主動收回相關言論,正是不被接納的情況下,政協才「痛下殺手」立此先例。照這說法,與其說是政協選擇和田北俊決裂,不如說是田選擇和政協決裂,事件中處置絕非「不教而誅」,必是仁至後義盡。

事後全國政協還「定性」田是「愛國愛港」人士,還是團結對象,表示不離棄姿態,問題是,這番好意田是否領情還得走着瞧。的確,在辭去自由黨黨魁後,田北俊的政途如何走下去極受關注,尤其他會否徹底背棄建制角色,選擇孤軍作戰或靠攏異見陣營?各種可能都不排除。

無論如何,田北俊的政治能量肯定大不如前。且不說在政治上,如果疏離漢營又不入曹營,作為少數派的中間勢力,一般政治上都沒太大作為,假定欲尋求結盟,也恐怕不是易事,臨陣倒戈的習慣,難免讓玩政治的政客對他深感顧忌而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