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行動日前「滿月」,學聯在金鐘佔領區舉行撐傘默站紀念儀式。儘管學聯自我感覺良好,聲稱有大量支持者參加,但觸目所見,情況恰好相反,支持者是有,但人數頂多數千,跟高峰期人群佔滿整條夏慤道不可同日而語。

支持者人數大減,固然跟儀式舉行時間正值上班上學有關,但相信學聯自己都不能否認,人們熱情退去,才是真正原因。熱情不再,可能是時間遷延,可能是身心俱疲,但更可能是部分人不再認同學生的佔領理念。身邊有朋友曾在運動初期連續多天參與佔領,甚至出錢出物資,現在竟然變得意興闌珊,原因是對學聯企硬的態度有所質疑。

的確,佔領運動當初之所以得到數以萬計港人響應,很大程度是出於對學生的同情,然而隨着運動陷入膠着,不滿學生阻街之聲愈來愈多,加上內地寸步不讓,表明人大決定不可改,更叫停旅行團和滬港通作為「懲罰」,令不少行業生計受損。香港人始終是講求實際的動物,既然霸佔街道根本不可能達成訴求,為何不可以退而求其次,降低叫價,讓事件盡快平息?

中大校長沈祖堯呼籲佔領學生退場,可謂苦口婆心,但換來的竟是中大學生會指斥校長「虛妄」。從佔中三子無奈退場,到沈祖堯被罵,可見學生已愈來愈自我中心,容不下半點異見,怎不教支持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