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道,三十一歲、健康良好的男子,去年七月於泰國布吉游泳忽然發覺右手灼痛,轉頭一看始見有水母在身旁游過。當地人用水沖洗他的傷口及塗藥膏,再送往當地醫院留醫一天。返港後,他立即到威院求醫。骨科醫生發現他的右手紅腫範圍蔓延、手腳出現斑狀病變,第四天後,手部麻木近乎失去知覺;經血管擴張藥物治療兩周後情況未有好轉,四隻手指頭缺血,終需切除拇指、食指及手背皮瓣,再重建外形。經復康治療後,現時手部仍有僵硬及麻木。

病人需要重建手背及兩隻手指頭。(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潛水穿足裝備防中招

負責診治的骨科醫生洪煜華在報告提到,水母的刺細胞內含多肽及酶的毒素,人體觸碰後皮膚產生炎症,毒性強弱視乎水母品種及釋出毒素分量,大部分個案只會輕微皮膚灼熱、麻痹反應,甚少導致手腳壞疽或心臟病等嚴重個案。他翻查外國文獻,僅三宗被水母螫傷的嚴重個案。本港醫院管理局中毒諮詢中心接獲病例中,被刺傷及咬傷的中毒個案屬第七大常見。洪醫生提醒急症醫生注意搶救工作,如病人有肢體缺血徵狀,應保持病人水分充足及室溫溫暖,避免血管收縮。

香港技術潛水總會主席李克強指,避免觸碰有毒海洋生物是考取潛水牌照必守戒條,加上穿足手套及潛水衣裝備,一眼關七便安全。游泳人士較少留意四周海洋生物且缺乏裝備,較易「中招」。他說,水母通常在轉季期間,因應水溫轉變由水底浮游水面;夏季是水母繁殖旺季,不時有水母浮上水面交配,市民進行海上活動前應注意情況。市面上有防曬產品可減輕被水母螫傷後的灼痛徵狀,使用醋沖洗傷口亦可減輕痛楚。

應對水母螫傷方法

1.預防方法

‧避免到有致命性水母出沒的區域游水或潛水。

‧穿有足夠保護性潛水衣,例如長袖衫。

2.螫傷後處理

‧盡快游回陸地。

‧用清潔的海水沖洗傷口。

‧戴膠手套清除殘留在傷口的水母觸鬚。

‧使用冰、止痛藥或抗組織胺藥物紓緩痛楚。

‧使用抗生素避免繼發性感染。

‧入院後,醫護應評估傷者有否系統性併發症,例如血液不流通。

‧評估傷者有否局部併發症,例如局部出血、腔室症候群。

資料來源︰威爾斯親王醫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