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部分人覺得中央阻礙了自己的政治訴求時,他們可以堵路、封舖、佔領中環,而且不受懲罰。這種事態,被他們稱為「自由」。

同樣,當沉默的大多數被一部分人的政治行為侵害了正常生活時,他們更有權利站出來通路、開工、清理中環,任何人不得阻撓。這種權利,名叫「民主」。

從連日來普通民眾的反應,可以知道香港社會對「佔中三醜」發起的這場鬧劇的態度,從最開始的看熱鬧,到對學生上街的默許,到對警方施放催淚彈的反彈,到對工作生活被擾亂的厭煩,進而上升到反感、厭惡,直至主動驅逐。這個過程,也是香港社會對所謂民主派的能力、目的、本質的認識過程。

港府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以尊重、克制、退忍的態度,讓真正關心香港民主進程的人士表達了自己的訴求,也讓存心攪亂香港、意圖渾水摸魚者自我暴露。希望港府在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也能具備同樣的施政智慧。

梁生宣稱,要在今天恢復政總通道暢通。這是港府對已經失去民心的「佔中」展開依法治理的訊號。

發起「佔中」易,清理「佔中」難。經此一役,無論是誰,再發起一次「佔中」就基本上不可能,因為港人看清了這類打着民主旗號行為的損害、幼稚、本質。因此,搞手們一定會鼓動中堅力量以各種手段「撒潑中環」、霸住不走,為避免出現流血場面,讓「佔中」以和平散場,香港應該給「佔中」者一個體面的退場機會。清理中環,應該多依靠民間而非政府,多依靠市民而非警察,多依靠勸退而非驅逐,多依靠微笑而非鄙夷。

無論「佔中」還是「反佔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大家都應彼此尊重。「佔中」者表達訴求之後,大概深切明白「佔中」行動對社會、對民生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急流勇退,才是「佔中」者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