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局勢風高浪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卻圖逆流而上,以西德總理勃蘭特為師,推動兩岸和平。比較冷戰時西德與今天台灣的地緣戰略處境,或能理解他為何如此固執,甚至不惜危及藍營在十一月下旬「九合一」選舉。冷戰時東西德處於對峙的最前線,雙方部署重兵,更有大量戰術核武,萬一擦槍走火,德意志將有化為輻射污染廢墟之險!

勃蘭特在其首份施政綱領中解釋其政策:「我們的民族利益……需要同西方合作和協調一致,同東方達成諒解……德國人民需要和平……也需要同蘇聯人民以及(東歐諸)國人民的和平。」換句話說,他不想一面倒向美國,希望成為東西方陣營的和解橋樑。

若中美展開「新冷戰」,台灣將處於刀鋒上,馬英九憧憬兩德模式用心良苦,但兩德與兩岸處境的差別太大。一九七二年,西德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東德遠遠不及,前者領土面積及人口皆高於後者,東德更是特務充斥的警察國家,冒死西逃的人民不計其數!台灣在經濟、領土面積、人口,與大陸相比處於劣勢,即使政治制度台灣有優勢,但中共長年訴諸民族主義宣傳迷惑了不少人民,接受專權統治,對台灣民主不屑一顧!

國際政治是萬分現實,誰實力強便有主導權。兩德《基礎條約》有「兩國任何一方在國際上都不能代表另一方……」的條文,此間中共「一中」原則卻無退讓迹象,絕不會接受此模式。台灣弱勢仍執意向中共乞和,恐只能簽署城下之盟,更令內部政爭惡化,危害得來不易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