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在辦公室跟同事聊天,見他個多小時內一直緊盯着電腦螢幕,不時敲動鍵盤,每敲一次就失望一次,不過仍屢敗屢戰,不肯言休。原來他正要在網上訂購一款新出的智能電話,訂購目的不為自用,而是希望取貨後即時轉售,據說利潤可近一倍。

這位同事年近半百,出版過的中學參考書有一籮筐多,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他多年前購入太古城的單位自住至今,早前又聽說剛出售了手上一個投資物業套現,生活肯定無憂,就連他這一類人也會對區區數千元利潤的炒賣活動樂此不疲,如果說香港還不算炒家樂園,恐怕天底下沒有地方可算是了。

但本文談了半天,其實不是想談智能電話,而是想講本地樓市。上述一款手機,目前市場上有人願意用一萬多元購入一台,而廠方售價只數千元,市價跟零售價有明顯差距,因此便造成了偌大的炒賣空間。可見市場永遠看供求,零售價低,不代表市價亦低。以此觀之,政府賣出的土地再便宜,地產商的新樓售價再合理,也不代表一般人就可用低價置業,最重要還得看市場價格。

同事向我解釋,一般人很難在網上成功購入該款新電話,是因為有大量集團式的炒家見獵心喜,他們利用高性能的電腦系統佔據了網上不少線路,普通訂購者能成功登入的機會便大大降低。同樣道理,如果地產商推出新樓的售價明顯低於市價,就會孕育出排山倒海的炒樓黨,他們先購入單位,再伺機轉售圖利,炒賣一層樓的利潤是一部電話的幾百甚至上千倍,炒家們還不拚命?

有人認為政府只要放棄高地價政策,樓價便可下調,持此論者,是太不明白市場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