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膠樽製火龍,靠市民「砌」出龍身。艇家出身的藝術家彭金有向老師傅學習紮作火龍技術,並率領多名藝術工作者用逾三百個回收膠樽製成「綠色藝術龍」,造就另類薪火相傳。藝術龍善用膠樽每個部分,彭金有指港人生活豐盛,容易捨棄有價值的事物,故僅紮作龍頭和龍尾,市民站在中間化作「龍身」,才能「成龍」,以傳揚環保訊息。「吳師傅講過,唔成形嘅龍只係一條蛇,香港未來係龍係蛇,就掌握喺大家手上。」

彭金有(右)及Kitty(左)用三百多個水樽製成綠色藝術龍,冀大眾反思環保議題。

彭金有受童年生活影響,藝術作品取材簡單,曾用玻璃紙自製鯨魚燈籠。

香港仔海濱公園展出

彭金有早前向薄扶林村的吳江南、吳江乾師傅拜師學藝後,決定融合環保概念製作「綠色藝術龍」,作品約一點七米高,四米闊,由三百五十個回收膠樽紮製,今日起在香港仔海濱公園展出,至九月九日為止。

彭金有指,藝術龍的骨架取自傳統火龍,保留如「田」字的龍身及「中」字的龍尾支架,以回收所得的膠樽砌成,例如樽蓋是龍眼、樽頸為龍牙等。

有份參與製作的Kitty稱,藝術龍以兩星期製成,構思用了一星期,由於港人物質豐盛,經常浪費資源,吳師傅的教導令她印象深刻,「佢話一條龍無腳就只係蛇!」所以團隊決定透過傳統令大眾反思,由於環保也需由人主導,是故藝術龍的身體懸空,地上將畫有腳印,市民可以站在腳印上做出不同動作,猶如和藝術龍「連成一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