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改決定鐵板釘釘——實打實,佔中也就隨時的事。佔中發起口號叫「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是群眾示威活動少見的「溫柔」口號,但實情是不是溫柔?「你懂的」。發起人為兌現愛與和平的境界,聲稱會挺身制止激烈行為,不知是高估自己還是書生氣發作,一旦激烈行動發生,龐大警力都壓不住,幾個人能鎮住場面?恐怕作最壞打算才是上策。

社會估計佔中運動的後果,顯然沒有書生們的樂觀。商界挺身反對佔中,未必完全基於政治理念,甚至不是即時的生意影響,而是長遠營商環境的破壞,潛在而無形的損失才是最可憂慮的事。這一點其實佔中發起人也十分清楚,否則怎麼會以佔中為籌碼,與中央講數呢?

問題是,潛在或無形損失根本無法量化,出現惡果誰來埋單?當然是由香港自己承受。而政改已拍板,佔中根本不再是談判籌碼,只不過是一次政治宣洩,為此付出巨大無形代價,市民難免要問值得嗎?還說佔中會一波接一波,香港能承受多少次這樣的「支出」?佔中無謂,民意難容。

根據國策動態,國家一直積極在境內外營造金融中心,原本依賴香港的外資日益減少對香港的依賴,同時,本港的大資本又在部署往外走,這些可以向中央叫價、匡扶香港的勢力正日漸縮減,香港根本沒有多少本錢,可以支持沒完沒了的政治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