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中港矛盾已經成為解唔開嘅死結,搞到港府進退失據,話要檢討個人遊政策,但又遲遲冇結果。其實,檢討個人遊講就容易,做就一啲都唔易,事關牽一髮動全身,隨時損失數以百億計經濟收益,打爛無數打工仔飯碗,當局點敢亂來吖。

口講無憑,睇數字最實際。零售業界委託獨立經濟學者分析過去十年嘅經濟數據,發現政府過分低估旅遊業對本港嘅貢獻。統計處一直話旅遊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四點七,但冇考慮到物流、批發、存倉、廣告、金融、保險等相關行業,加加埋埋,旅遊業起碼佔本地生產總值一成半至真。報告仲話,過去十年本地市場消費開支增加八千二百億元,比本港GDP增加八千億元仲要多,其中旅客喺本地市場消費開支增長二千三百二十億元,證明旅客帶旺消費市場之餘,港人賺取額外收入後亦再帶動消費,係win win雙贏咁話。

所以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個人遊唔止關乎旅遊業,仲影響各行各業添。正如有學者話齋,目前有過百萬基層市民從事由旅遊業衍生嘅相關行業,佢哋學歷唔高,又冇一技之長,萬一失業,可能連生計都成問題。仲有呀,最近內地強力反腐,加上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零售業總銷貨值已經連續多月錄得跌幅,四月份按年下跌近一成,五月份亦下跌百分之四,奢侈品銷售更大跌兩三成之多。零售業已經吹起寒風,如果仲要削減個人遊,豈不是雪上加霜?

無可否認,香港係彈丸之地,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因為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差異,內地旅客嘅所作所為的確令唔少香港人討厭,加上水貨活動滋擾,部分市民希望減少內地旅客數量,絕對可以理解。之但係,理想係一回事,現實係另一回事,減少內地旅客之後,香港係咪就天下太平呢?係咪就一了百了呢?只怕到時經濟受損,打工仔生計冇着落,呢個後果邊個承擔得起?

歸根究柢,中港矛盾之所以愈演愈烈,激進團體之所以又「驅蝗」又「拖篋」,港府實在難辭其咎。旅客愈來愈多,搞到兩地居民衝突不斷,港府幾時有諗辦法疏導及化解吖?社會各界三番四次要求港府盡快落實喺邊境等地方增設購物城,開發更多旅遊設施,提升接待能力,港府咪又係聽完就算。

計太一叮話齋,魚與熊掌,未必不可兼得,關鍵係港府有冇承擔,有冇決心嘅啫。港府檢討個人遊之所以騎虎難下,進退失據,根本係自己無能所造成,唔怪得其他人o架,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