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是都市人最重要、也最苦惱的問題。現時本港公屋輪候冊已突破二十五萬人,不少市民無力負擔高昂屋租,被迫蝸居劏房甚至露宿街頭。現屆政府在上台之初,曾承諾會着手解決房屋問題,但一直未見成果,市民對房屋政策的不滿已達臨界點,一觸即發。到底房屋政策背後牽涉到甚麼計算?政府又應如何處理這個根本需要?

顧問老師:Johnny Chow

Q:劏房現象反映了甚麼?政府應優先協助劏房戶嗎?

A:現時住屋的需求極大,公屋輪候冊亦爆滿,供不應求下租金高昂,因此不少人惟有屈居劏房。另外,這也反映了政府在監管房屋議題上着力不足,導致位於灰色地帶的劏房問題不住擴張。然而,其實有更多人比劏房戶對公屋的需求更大,而且即使優先協助劏房戶,亦未能解決房屋問題,因此不同意優先協助劏房戶。

Q:有團體建議可於工廈設置臨時房屋暫緩問題,可行嗎?

A:不太可行。其實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現時本港不少工廈的業權是由私人擁有,因此不能說拿來當房屋便拿,有大量的法律和房屋問題要處理。另外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工廈的配套如走火通道等與住宅不同,要變成住宅亦須改建。

延伸思考

1.雖然「有人無屋住」,但私人樓宇仍一幢接一幢落成。政府應如何平衡公私營房屋的供應?

A:政府必先檢討房屋政策。現時不少私營房屋在興建後都不會出售,令市場實際的供應更不足。因此可以考慮引 入物業空置稅,迫使發展商不囤積樓盤。在用地上,亦可以定下一些原則,例如在批地時,優先考慮公營房屋的用 地。

2.政府一直指正覓地建屋,但早前的東北發展內容,卻被指用作興建公屋的土地比率不多,這是否自相矛盾?覓地又真的那麼困難嗎?

A:事實上,在多年前,東北地區的大量住宅用地已經被發展商買下,因此政府實際能配給以建屋的土地不多,不 能完全歸因於政府。另一方面,在興建公營房屋時,土地的相關持份者,不少都會起而反對,因此覓地建屋確有困 難。

3.除興建公屋外,還有甚麼方法可助紓緩住屋問題?

A:首先,可以加快舊區重建。其實政府一直有著手,只是進度不理想。現時仍有不少舊區以低層舊住宅為主,重 建這些地區可以增加房屋供應。另外,也可直接改變土地用途,如一次過把工業用地轉為住宅,活化已經廢棄的工 廠區。最後,也可以加強對公屋富戶的處理,騰出單位予更多有需要人士。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