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訓演藝人才的機構,除了某電視台,還有演藝學院。若論全面,例如演員、樂器、舞蹈、作曲、指揮、燈光、音響、導演、編劇、服裝、化妝、攝影等,就要數演藝學院了。

本人非常幸運,與兩間機構都有些許接觸。十幾年前曾在電視台做節目,後來因為貪曾「出手」而結束。兩年前在演藝學院開演首場「港人港事,怪人奇事」棟篤笑,後來因為找不到演出場地而被迫作罷。正因如此,所以本人對演藝學院頗為留意。

雖然香港有康文署、藝術發展局,遺憾的是管理者無知,使得香港的創意工業、演藝事業畸形發展,就算成立文化局,相信還是「塘水滾塘魚」,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個庸才,換湯不換藥。可憐演藝學院畢業生一屆又一屆,但他們要找一份專業對口、能學以致用的工作,卻比登天還難,除了少數幸運的或有權有勢有錢的,大多數工作都不太如意,只能找些做一天算一天的臨時工。所以,在示威、遊行的場合,常常會見到這些年輕人的身影,以及他們有創意的口號標語和有意思的道具。

由於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香港年輕人愈來愈沒有前進方向、奮鬥目標,反觀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並無過人之處,卻能身兼多個公職,呼風喚雨,憑甚麼?難道就憑中國特色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嗎?難怪香港社會充滿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