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死」字,一般人都會避之則吉,寧願視而不見,有小學卻打破傳統忌諱,帶領學生參觀紙紮舖、長生店、火葬場,初次窺探生死的奧秘,為的是要令現今備受萬千寵愛的小孩子,不再以為所擁有的都是理所當然,亦不要因遇上挫折而輕言放棄生命,學會珍惜生命,愛護家人朋友,好好計劃人生路向。「大吉利是」的議題變成百無禁忌,學生更化身導賞員舉辦生死歷程展覽,向身邊人發放正能量。

面對棺木內的白骨模型,孩子亦不害怕。

同學為專題研習的活動做好準備,探索殯葬文化。

活動中的學生各有分工,表現得相當投入。

學生以「吾生悟死」為題探索死亡,在教師指導下展開奇幻歷程。

陳志超校長

反思人生
鄭泉音:專題研習活動有趣,令自己對人生的意義有新的看法。

吳浩嵐:認識死亡是甚麼一回事後,已不再感到懼怕。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為學生舉辦三星期的生命教育專題研習活動,一群小六學生以「吾生悟死」為題探索死亡,在教師指導下展開奇幻歷程,了解喪葬文化及器官捐贈情況。生死教育小組導師梁智豪坦言,死亡的議題在小學是較為敏感,但學生不應以為死亡是遙不可及,提早認識生死問題,對建立良好的價值觀非常重要,透過參觀本港的殯儀設施,學生對死亡相關的事項亦有初步理解,之後再反思自己如何面對人生。

學生及家長反應正面

「以前一諗起死亡就好驚,覺得死咗就無晒所有嘢!」小六學生鄭泉音直言,現時對死亡的恐懼減少,「因為人人都會」,她認為今次活動中最深刻的事情,是在參觀挪亞方舟時,要模擬有隕石襲地球,在面對死亡一刻,學生需寫出想對家人說的話,鄭同學直言,當時感覺非常真實,遂寫下多謝父母照顧的心意卡,亦學會要珍惜現有的一切,不要浪費時光,不可輕言放棄生命。

除了反思人生,研習活動亦增進學生的知識,「原來火葬係先燒咗棺木,再火化遺體,咁骨灰先唔會混入木材。」小六學生吳浩嵐稱,在火葬場負責人講解下,才明白整個火化過程的細節,一步一步了解死亡是甚麼一回事。

王錦輝小學部校長陳志超表示,學校初次探討死亡議題,學生及家長反應正面,學校未來會研究後續活動,包括探討不同宗教、民族如何看待死亡、面對死亡時的態度等,讓學生對議題有全面的認識。陳校長又指,學校希望透過專題研習活動向學生展示課本以外的知識,老師的角色是輔助者,學生自行設計題目、活動內容及細節等,訓練他們的解難能力,除了死亡專題外,有學生亦探討貧窮、少數族裔等不同的社會議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