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通識科教人要有多角度思考、批判思考和獨立思考。今年是香港的政治年,話題離不開普選、佔中、七一遊行、立法會癱瘓,以及近年熱炒的中港矛盾。在新聞媒體、互聯網、社交網站等鋪天蓋地報道和熱論,同學不難接收各黨各派的多角度資訊和政見,及不同派別批判思考現時政局。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 馬震寧

但是,我們不能照單全收,盡信來自不同媒體的資訊,因為填鴨式教育經已過去。同學需要經過過濾和沉澱資訊,才能獨立思考。在此,筆者舉一些題目讓同學獨立思考一下:

1.普選等於一定能改變香港政局?

筆者相信有了普選,總比沒有普選好。雖然,普選不能保證香港一定能政通人和,經濟變得更蓬勃,但普選可保證每一名市民都有參與投票權利,並且監察政府施政,打破現時權貴操控政治,讓權力回歸到市民手上。廉潔和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保障每名市民的利益,以及取得相信平等的機會。我們應藉着普選,加強監察特區政府管治班子。

2.連年發動「港獨」遊行示威?

港獨不是主流民意,大部分市民都希望回歸以後,在一國兩制下,維持香港的核心價值。但為何總有人懷念英國管治呢?這或者是當年港督管治有方。要理解香港政局,先了解香港歷史,再討論今天的政局。被譽為最佳港督的麥理浩在任內推動十年建屋計劃、創立廉政公署、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和興建地下鐵路等。現在,樓價高踞不下,年輕人難以購房,即使輪候公屋也要多年時間,不少年輕人要住在呎價媲美豪宅的劏房。再者,香港經濟產業過於單一化已討論多年,但社會則過多大專學歷以上的學生,致使大學生求職難,或面對人力錯配。

試想想,內地人也面對求職難、購房難、社會不公等問題,而社會貪腐情況僅在近年才有收斂迹象,但民眾不能以示威遊行方式向政府表達不滿。香港連年發動遊行示威,其實只是對特區政府表達不滿,及沒有回應市民訴求。

香港是內地唯一有言論自由和相對民主的地方,如果香港民主得以順利發展,對內地民主發展絕對是不錯的參考案例,也給其他人看到一國兩制在港成功實行。

到現在,佔領中環行動其實是一種衝突方式,希望政府認真回應市民訴求。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