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魚毒大量入血會奪命。急症科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魚毒屬於神經毒素,存在於石頭魚、獅子魚等毒魚的背鰭。由於今次受傷女泳客出事時在淺水區,估計其腳趾受傷是誤踩魚背,被魚鰭「拮中」令毒素入血引致休克,非因魚咬。彭醫生指出,若果大量毒素入血,就會出現作嘔、肌肉無力、血壓低、抽筋、心跳慢及氣促等徵狀,毒素愈多愈危險,會令人即時昏迷,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而毒素入血需注射解毒劑。

坑廉是本港毒魚之一。(互聯網圖片)

敷熱水解毒 白醋紓痛楚

彭繼茂稱,腳趾被魚鰭刺傷後,麻痹會由下向上傳,約一小時後會傳至大腿及盤骨,痛楚短則維持幾日,長則維持一個星期。傷口會變成藍色,並出現發炎、細菌感染、組織枯死等,但不會有性命危險。他解釋,魚毒屬於蛋白質,遇熱水即可分解,假如毒素並無入血,可將不低於四十五度的熱水敷在傷口解毒,同時也可將白醋敷在傷口減少痛楚。

彭醫生又稱,被水母觸鬚「炸」傷,皮膚會受刺激變紅腫引起痛楚,傷害性不大。只要將觸鬚拔除,再用海水、白醋清洗皮膚已可,但千萬不要用淡水洗、用手搓,以免令更多毒素分解出來。傷者也可服食止痛藥及搽消毒水減少痛楚。不過,若對水母敏感則當別論,如未能及時注射防敏感藥,隨時會引發死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