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不斷催谷子女,結果「愛你變害你」。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表示,臨床上的確有兒童學業壓力而產生焦慮、抑鬱。有家長為了替讀幼稚園的女兒因備戰小學面試,每日操練「口試」,但弄巧反拙,令女童因恐懼而口吃,求醫始發覺有焦慮問題。

該名「怪獸阿媽」為專心助女兒「鋪路」考入名牌小學,特意辭去會計師工作。當女童讀幼稚園中班時,已開始參加跳舞、鋼琴、數學等興趣班,升高班後更加插每周一次面試班。該名母親更經常和女兒角色扮演,充當小學校長跟女兒訓練口試。

小學生長期失眠

林引述口試過程:「阿媽問阿女,你鍾意咩嘢顏色呀?個女答『紅色』,阿媽即刻話『錯!應該答:我鍾意紅色』。」久而久之,女童覺得「講乜都唔啱」,開始變得不敢說話,更有口吃問題。臨近小學正式面試前一個月,母親擔心得帶女兒前往求醫,揭發原來母女倆齊患焦慮。母親頓然醒悟,取消所有面試班,女兒終於也考入心儀學校。

林美玲又指,有小學生因母親逼得太緊,害怕得長期失眠,「朝早三、四點就換定校服,眼光光等返學,上堂都冇晒精神。」她坦言,兒童密集式操練,潛能未必就一定能得以發揮。

有六歲男童專注力不足,默書成績欠佳,其母督促他溫書至晚上十一點。他因睡眠不足,專注力更差,功課表現毫無改善,須以行為治療等醫治。她建議家長用適當獎勵,例如子女完成功課可獲蓋「印仔」,儲夠數目便可玩耍,提升子女學習動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