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出位的「慈善家」陳光標在《紐約時報》賣廣告,邀請一千名乞丐食晚餐兼贈送三百美鈔,並走到紐約街頭向窮人派錢,一直成為中國官方報道的焦點。原因不難理解,陳光標固然是為自己打廣告,同時也打了美國的臉,讓世人看清世界霸權美國的另外一面,照樣有窮人,有乞丐,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人權問題是中國政府的軟肋,鑑於美國年年發表中國人權問題報告,老羞成怒的北京近年作出反擊,相應發表美國人權問題報告,希望「數臭」美國,奈何效果不佳。中國官方做不到的事情,陳光標做到了,而且他花的是自己的錢。可以說,一個陳光標,勝過中國官方宣傳部門所有的酒囊飯袋。

話說回來,美國明知陳光標濟貧派錢並非為了慈善,而是別有目的,但仍然容忍他的舉動。設想美國人到中國街頭別有用心地派錢,中國政府會容忍嗎?恐怕隨時會以「尋釁滋事」之名抓起來了。

但美國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君不見,美國國會剛剛通過一項修正案,將美國駐華使館前面的「國際廣場」改名為「劉曉波廣場」,直接打了北京的臉面。北京雖然吃了一隻蒼蠅般難受,卻也無可奈何,因為美國大使館是美國的領土,美國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想改甚麼名字都行,中方不能「干涉美國內政」,只能發發牢騷,稱之為一場「鬧劇」,並自我安慰地說美國人也不願見到以罪犯來命名街道云云。

當年挪威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中方既有口頭抗議,更有實際行動,兩國關係一度跌入冰窟。但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政府大都能忍則忍,最終「打落牙齒和血吞」。其實,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果中共第五代真有種,不妨將中國駐美大使館前面的空地易名為「斯諾登廣場」。

你出劉曉波,我對斯諾登,不是很好嗎?怕就怕,中國政府沒有這個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