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認知障礙症的國際組織推斷,2050年全球患者將由約 4千萬人增加至1.3億人,尤其是在東南亞和非洲,呼籲各國要做好準備,正視迅速增長的認知障礙症個案。本港亦不能獨善其身,人口不斷老化,2013年10月政府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本港到2041年有三分一人口年齡達65歲以上,認知障礙症個案將隨着人口老化而增加,至2036年料增至29萬人,對本港醫療系統造成明顯的壓力和挑戰。

近年社會增加關注認知障礙症,提倡及早安排評估和治療,藥物治療例如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或NMDA受體拮抗劑,可減慢認知能力退化的速度和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另一方面,照顧者的壓力亦不容忽視。

今年3月,黃大仙發生認知障礙症患者遭老伴襲擊的倫常命案,令社會更加關注對照顧者的支援和協助。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認知能力退化,照顧者不但要安排患者的起居飲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間歇性短暫精神錯亂,例如突然要求外出或回鄉,令照顧者疲憊不堪,出現焦慮、情緒低落、沮喪和憤怒等負面情緒,甚至明顯抑鬱症狀。

黃先生(化名)近年照顧中度認知障礙症的太太,並要面對她波動的情緒,子女初期見黃先生應付自如,但近年黃先生自己體力大不如前,照顧太太時感到吃力,數月前他開始失眠、焦慮和抑鬱,經常出現頭痛、胃痛和心跳急速等症狀,幸好子女及早察覺黃先生的情緒變化,多加慰問,亦安排家務助理在起居飲食方面提供協助,分擔黃先生的壓力。

若發現家人出現明顯認知障礙症徵狀,除了應及早求醫以紓緩疾病對患者的困擾,同時家庭成員宜盡快討論如何分工合作去照顧患者,並保持密切溝通和互相照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