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就欣澳發展計劃工程公布項目簡介,披露工程對環境可能帶來的破壞及緩解措施,中華白海豚繼續成關注點。有環團稱,直至去年,全港中華白海豚僅存約六十條,數目更隨着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展而驟降,團體批評欣澳填海工程「先發展後保育」,如同趕海豚上絕路。

有環團批評,欣澳填海工程是「先發展後保育」,如同趕海豚上絕路。(海豚保育學會提供)

同受工程影響的馬灣漁業代表抱怨,近年受水質惡化影響,魚獲一落千丈,擔心填海工程進行後,挖起的泥沙會趕走魚類,料工程開展後魚獲將急跌三至四成。

簡介提及,雖然欣澳填海區過往很少有海豚出沒,但如有需要,當局會管制工程船隻船速,以及設置海豚管制區等措施保育海豚。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稱,緩解措施只能減少工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惟工程一旦開展,便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她又指,欣澳發現白海豚數目,相對於西大嶼山一帶的確較少,但不代表不值得去保育,促請當局開展工程前,先在該處進行策略性環境評估。

業界料魚獲減三至四成

另外,當局承認填海可能對捕魚場、產卵場潛在短暫或永久損失,而填海工程又可能使水質變差,影響捕魚業及附近魚類養殖區。馬灣漁業權益協會主席黎德全稱,馬灣與欣澳海域只相隔數公里,欣澳填海工程一旦進行,水質必定變差,屆時魚類將改變原定遷徙路線,更不會在此處產卵,預計魚獲將減少三至四成。他又指,當局現時向每戶漁民提供三萬至十四萬的津貼微不足道,要求增加津貼金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