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樓價高物價的生活壓力,內地不少年輕一代逐漸放棄在大城市打拚的想法,更為嚮往舒適自然的農郊生活。山東青島八十後青年藝術家唐冠華忽發奇想,在妻子、朋友及專家義工協助下,展開其「家園計劃」。唐於三年前在嶗山創建自給自足實驗室,以廢舊石屋為家,通過種菜、養雞、製衣等等,探索如何採用天然材料和城市廢物,實現自給自足,冀望五年內寫成現代版《天工開物》,用以建立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態社區。

生態環保房由唐冠華(左)和邢振依古法所建。(互聯網圖片)

製造肥皂

燒火熬糖

自縫鞋子

釀醋製鹽

單車發電

唐冠華用來建造實驗室的材料,全都是沿山路拉上去。(互聯網圖片)

家園計劃(AnotherLand)由唐冠華於○九年構思,是涉及生態環保的民間公益計劃,涵蓋有關區域化社會、經濟實驗,以及可循環的生態建築和有機農業技術研究。在土木工程專家和設計師的指導下,位於嶗山漢河的體驗基地三年前建成,由義工協助以手工打造出低成本的生態環保房。

古法「三合土」建屋

「材料是糯米粉、石灰粉、水、嶗山的土、山上的竹葉,牛血和澱粉。」據唐冠華介紹說,環保房採用了古法「三合土」。他們興建過程中,透過連番實驗掌握各種材料的比例,然後分組測試不同「配方」的堅固程度和特性,實驗成果一一記錄在案。

除了生態環保房,山腰上還有一間二層高小樓,是唐冠華的第二個實驗室。小樓全由唐冠華夫婦建造,一樓是石頭砌成,二樓則是木質結構,電力透過太陽能及「踩單車」提供。「自行車後輪連接發電機,騎車的過程中就能發電,屋頂上也有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能儲存在的電瓶裏,這樣整個物資的用電就能解決了。」據唐冠華介紹,建築材料主要取自山上,或由朋友贊助。

實驗室自製用品

在嶗山生活的三年多時間,唐冠華和妻子邢振分別學習不同的製作技能,夫妻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邢振負責生活用品的實驗開發,做鞋、縫衣、做肥皂、熬糖、製鹽,唐冠華則負責實驗室的設計和基礎建設,還要在網站分享生活實驗。通過網絡參與討論家園計劃的內地網民已有上千人,人數愈來愈多。

「用椰子油做手工皂……瓶子裏是義工用廚餘、紅糖和淘米水造的環保酵素,可以拿來做肥料。因為沒有自來水,打上來的井水會先淨化再使用。 」實驗室每個角落,幾乎都在進行各式的小實驗:他們用玉米禾稈燒火熬糖,還由海灘將海水運到山上,經過過濾、蒸煮、翻炒、結晶提煉海鹽;菜葉、瓜皮等有機垃圾來製作堆肥,用在菜田上;布鞋、布衣由邢振用天然物料染色,都是人手針織而成。

「我們就是要傳播一種獨立意識,讓人們從自然中獲取生活所需的一切。」唐冠華認為現今社會形態朝負面方向發展,導致貧富差距、階級剝削、環境污染等問題。唐冠華希望在五年內,將實踐到的製造工藝技術,編撰在其覆蓋建築、能源、農業、日用品製作的《生活必需品自給自足手冊》,終極目標是營建出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社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