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型基建由前朝政府拍板,惟遲遲未動工,監察政府團體批評不少由「貪曾」拍板的工程均屬「高大空」,與實際環境脫節,導致預算嚴重「估錯數」,淪為大白象工程,工程超支亦如無底深潭,擔心長遠會拖垮港府財政。立法會議員則稱,工程由拍板至動工時間拖延太久,面對市場變化大及成本上漲,導致造價超支,港府應研究有助減省建築成本的方法,否則超支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隨着通脹等問題,建築工人及材料價格等成本不斷上漲。(資料圖片)

「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好大喜功,高調宣布推行十大基建,聲稱可刺激香港經濟,但當中多個項目其實只有發展概念,在貪曾下台後仍未動工,部分項目如高鐵、港珠澳大橋等更嚴重超支,部分亦因爭議極大,發展阻力重重。然而港府工程超支情況屢見不鮮,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綜合大樓,造價超支兩億元,即使竣工多年仍「甩甩漏漏」,去年始啟用的啟德郵輪碼頭造價亦較預算上升一成三。

拆細工程可引競爭減成本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斥,不少由曾蔭權拍板的均屬「高大空」工程, 工程概念過於理想化,與實際環境脫節,導致預算嚴重「估錯數」,甚至無法落實要一改再改,拖延動工。何擔心,本港大型基建超支情況多不勝數,不但要港人付出「冤枉錢」埋單,成本屢失預算,勢必拖垮政府財政。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稱,不少工程項目由上屆政府拍板,到現屆政府才動工,因時間拖延太久,面對市場變化大,如勘探不足而須調整工程內容、材料價錢及人工上漲等,均令造價超支。近期大量工程同期動工,導致建築界不勝負荷及人手短缺惡化,亦拉高業界人工及成本,認為各政府部門應加強協調,避免同期有過量工程施工。

謝續說,港府應檢討是否出現結構性超支,又指不少基建項目規模過大,中小型承建商難以參與,容易被大型承建商壟斷而「抬高價」,建議當局可拆細工程增加競爭,從而減低成本,例如蓮塘香園圍口岸項目分拆部分工程合約後令費用減省了約五億元,否則超支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