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協暨奧委會新一屆選舉落幕,選舉結果全屬意料中事。在立法會、體育界甚至市民都關注體育管治的大環境下,港協在新一屆選舉只作象徵式小改動,內裏仍然湯不換、藥不換,難怪要求港協加快改革的呼聲更高昂。

港協選舉多年來被批為黑箱作業,為免又一次被指為「圍威喂」,他們一改過去拍拍掌便當通過的傳統,派發選票予投票人,並憑票記錄選舉結果。這個安排亦與今屆副會長的候選人較以往多有關。曾經代表香港四出征戰的划艇運動員何劍暉落場參選,她代表的正是體育前線希望改革的力量,但最終落選,她期望捍衞各體育總會自主權的希望也落空了。

領導層雖能繼續「維穩」,港協今次選舉的一些怪象也引人深思,肩負本地體育發展的港協,既獲國際奧委會認可,又協助政府分配體育資源,絕非一般俱樂部或沽名釣譽的團體,去年體育界爆出不少大事,如足球界的打假波事件,冬奧的參賽醜聞等,在此更換領導層的時機,新任會長和副會長怎能當上述大事「冇到」﹖偏偏一眾港協新領導層卻隻字不談,外人只看到閉門選舉的大龍鳳。

新領導層誕生後,媒體只獲准提問三個問題,第十六度連任會長的霍震霆全程閉嘴,同獲連任的秘書長彭冲代為擋駕。港協領導層種種行徑都極力抗拒外界關注,更談何接受監察?

體育是人的競賽,同時亦拚地區實力與體育管治,港協既以香港之名籌備各種頂尖賽事,本來就是香港體育綜合競爭力的核心。立法會早前已經通過動議,促請當局加強體育發展與管理,作為主管體育發展的問責部門,民政事務局既有外部壓力,更應為趕上時代需求去啟動體育改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