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說到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中的推算站不住腳,今天繼續揭破其不合理之處。報告用了頗多篇幅就教育、醫療及社福開支將因人口老化及勞動人口減少而大幅上升。就這三項主要政府開支,報告的推算特別是所採納的假設,其實也有頗多值得斟酌之處,但大體方向及計算參數還算合乎常理。然而,關鍵的基建開支估算,只要細心閱讀報告,便會發覺根本是匪夷所思地高估。小組首先根據過去三十年基建開支平均相當於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三點四,於是假設在推算期內,基本工程開支會維持在這個水平。

這個假設完全不合理。須知過去三十年香港處於高速增長期,各大型工程包括新機場、青馬大橋、港鐵港島線、輕鐵及西鐵都在這段時間動工及落成,故基建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維持在極高水平。當香港經濟已趨成熟,基本建設大致完成,怎能再用高速增長期的開支水平作未來的推算呢?任何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會質疑政府有意用這個關鍵假設來高估基建開支。小組最起碼要參考世界各大已發展城市的基建開支佔生產總值比率,才能稍具說服力。

更可笑的是,報告認為將來的基建開支不會隨重大工程陸續完成而降低,還會因為建造價格的升幅高於一般通脹的升幅,預計一四至一五年度達到名義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點二。以一四年價格計算,相等於每年超過一千六百億港元,亦即相等於每年建造一條新機場跑道的開支!在沙中線、港珠澳大橋及高鐵未來十年完成後,香港真有這麼多工程可做嗎?

其實還有最根本的問題:即使小組報告的推算完全正確,為何港府會無視大幅財赤而繼續大幅增加基建開支呢?不要再誤導市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