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結束之前,立法會及港府做了兩件順應民心的事:前者否決香港電台新大樓逾六十億元的撥款申請;而後者明知港台新大樓的「減磅」方案仍無法闖過立法會一關,決定撤回撥款申請,並就項目重新招標,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對納稅人來說,這份馬年賀禮算是窩心,而失去自我膨脹機會的港台當然滿不是滋味,指摘當局撤回撥款方案是企圖陰乾港台,背後有政治考慮。在香港這個凡事政治化的地方,如果說港台撥款案跪低背後沒有一點政治考慮,肯定不會有人相信。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否政治考慮,而在於港台新大樓是不是過分奢華?發展新業務有沒有必要?立法會為公帑把關有甚麼不對?

一般市民不是建築專家,不太好判斷港台新大樓的設計是否奢華,但人們知道的是,港台作為一個中小型政府衙門,新大樓造價竟然超過添馬艦港府總部及立法會新大樓的總和,妹仔大過主人婆,顯然不合理。港台新大樓的呎價成本媲美香港無綫電視,而後者的節目製作量僅次於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等少數國際傳媒巨頭,位居全球前列,難道港台欲發展的新業務會超過無綫電視,成為與英國廣播公司等並駕齊驅、等量齊觀的超級傳媒嗎?

任何市場都有容量上限。包括剛獲新牌照的兩家免費電視,以及王維基的網上電視,小小香港將有五間免費電視台,港台大舉進軍電視業務豈是明智之舉。搞電視是燒錢玩意,私人企業如何燒錢是自己的事,而港台是由公帑資助,納稅人決不希望港台成為無底深潭。事實上,港台今年試開播的三條頻道,分別是直播立法會會議、轉播中央台第四套以及重播以前拍攝的節目,這類「新業務」不要也罷。

香港資訊發達,百花齊放,多一個港台不多,少一個港台不少,如果港台有一天真的被陰乾,未必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