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條立法問題,是朝廷的心病,也是港人的心病,至今懸而未解。在這個問題上,朝廷和港人曾經「大戰一場」,港人五十萬人遊行,強烈抵制「國安立法」。香港自由黨臨陣倒戈,使香江府衙之立法草案無法在立法會通過,只好收回。為了平息風潮,香江府衙和朝廷都默認立法問題「無限期押後」。當時推銷立法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也以「私人理由」辭職,跑到美國陪女兒讀書也。

反二十三條立法的成功,加速了特首董建華下台。一年多之後,老董「忽然腳痛」,未滿任期請辭。整個事件還大大影響了香江回歸以來的政治氛圍和生態環境,影響了朝廷對香港的工作方針。總的狀況是,中港關係更加敏感,矛盾加深,中央對香港的風吹草動、港人對中央的風吹草動都十分着緊,都會「放大」對方「不懷好意」、損害自己的利益,互不信任愈來愈深。

這樣的狀況和氛圍,當然愈來愈不適合二十三條立法。在這種狀況和氛圍下如果「夾硬」重啟立法,必會引來比當年更猛烈的風暴,局面難以收拾。因此,朝廷和香江府衙都不想在「時機未當」情況下再碰二十三條立法,尤其是香江府衙和行政長官,他們更加不想在自己任內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敢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對此大家都在擊鼓傳花。

香港人當然更想無限期拖下去,因此,港人對二十三條立法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北京那邊一有甚麼人說些甚麼,立刻追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