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屋參照廣東梅縣的客家大宅模式建造,屬本港僅存梅縣式客家建築,具有珍貴保育價值。」(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

潘屋有逾八十年歷史,正面臨被拆卸的命運。

大宅正門兩側飾有多對木製或陶製獅子,雖然建築物年代久遠,獅子像仍栩栩如生。

大宅正廳上方繪有壁畫,將昔日的街道情景重現。

大宅內橫樑上寫上「如意吉祥」及「百子千孫」大字,盡顯昔日大家族氣派。

著名客家商人潘君勉為紀念父親潘蔭華而興建潘屋,故大宅亦命名為「蔭華廬」。

大宅久已無人居住,一片破落。

中共已故元老葉劍英

【記者鍾雅宜報道】保育私人歷史建築政策遲遲未出台,再有本港歷史建築面臨被拆卸!屬一級歷史建築的元朗傳統客家大宅「潘屋」,業主疑因申請在大宅旁興建骨灰龕失敗,改為拆卸潘屋發展,屋宇署已接獲有關申請,正聯絡業主商討保育方案,但如談判失敗,大宅隨時重蹈「何東花園」覆轍。有歷史建築學者形容潘屋屬本港碩果僅存的傳統客家大宅,對被拆卸感可惜,希望私人歷史建築保育政策盡快出台,以免更多歷史建築不保。

位於元朗凹頭博愛醫院旁的潘屋,已有逾八十年歷史,屬傳統客家大宅,本報早前接獲消息指,大宅面臨被拆卸,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本報查詢時證實,潘屋業主已向屋宇署提交拆卸申請,當局正聯絡業主商討潘屋保育方案。

城規會拒龕樓申請

古蹟辦透露,業主曾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規劃申請,擬將潘屋一帶發展為靈灰安置所,包括在該地興建骨灰龕及將潘屋和風水池保留復修為接待處及展覽館,開放予市民參觀;古蹟辦對計劃表示支持,但城規會已拒絕該申請,業主正提出覆核,估計業主因此提交拆卸申請作為另一選擇。屋宇署則以保密為由,拒絕透露是否接獲有關申請。

根據土地註冊處記錄,該土地由承禧有限公司於二○○七年底以七千四百多萬元購入,其母公司正是已故商人徐展堂家族名下的北海集團有限公司。業主過去曾多次申請將潘屋及附近土地改作住宅及旅遊發展但不果,遂於二○一○年向城規會提出申請,興建一幢五層高的骨灰龕大樓。

荒廢多年 雜草叢生

本報記者早前到現場視察,發現大宅已荒廢多時,屋前雜草叢生,但未見有工程進行。於附近汽車維修公司工作的職員透露,大宅十多年前已無人居住,以往每隔數年均會有人到場清理雜草,近年則未見有人前來,但亦未聽聞它會被拆卸。

前古諮會成員、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指,潘屋參照廣東梅縣的客家大宅模式建造,屬本港僅存梅縣式客家建築,具有珍貴保育價值,他認為若大宅被拆卸,即再次反映政府在保育私人歷史建築方面根本「無符」,現有機制只能靠換地向業主提出補償,他希望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諮詢能盡快出台,以免再有歷史建築受害。

《建築物條例》下認可人士要求建築事務監督批准其拆卸或建築圖則或申請施工同意書,除非當局在期限內拒絕並列出理由,否則須當作批准;除古蹟或暫定古蹟外,當局審批牽涉歷史建築物圖則申請,與審批私人樓宇申請無異,但署方與古蹟辦有通報機制,若收到涉及歷史建築圖則申請時會知會古蹟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