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年近晚,內地禽流雞襲港,特區政府宣布本地禁售活雞二十一日,雞農及雞販怨聲四起,靠農曆年大發利市希望頓成泡影,雞農只能寄望當局提高賠償額減輕損失,至於雞販,即使轉售冰鮮雞,售價跟活雞比較起碼相差三倍,恐怕今年難以過「肥年」了。

今次及時發現禽流雞,是特區政府正式引入血清測試發揮把關作用,可是堵塞了一個防疫漏洞,又發現新問題,由於邊境文錦渡口岸無法容納大量內地供港活雞,即使完成抽驗程序,整批活雞也要先送到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等候結果,與本地活雞混雜,一旦出事,當局只能有殺錯,無放過,本地雞農當然對這樣的安排感到不滿,一再質疑為何不採取分隔措施,以致本地活雞受到「株連」。

其實,今次禁售活雞令不只打擊雞農和雞販,整個活雞產業鏈也在一夜之間停擺,從業員生計大受打擊,類似景況近年一再重演,禽流感陰影揮之不去,只要香港一日繼續容許售賣活雞,問題都難以解決。

正如CY梁振英所言,香港是時候思考應否改變食活雞的飲食習慣。不過,禁絕活雞交易必須解決整條產業鏈從業員的生計問題,首先是本地雞農如何轉型,不豢養雞能否改養豬,甚或務農?其次是雞販,還有運輸業工人。事實上,最直截了當的方法是以賠償方式收回養雞及雞販牌照,讓活雞交易走入歷史。有官場中人直言,禽流感已成為中港的風土病,香港左防右防,每次都要為發現禽流雞大費周章,不如長痛不如短痛,盡早禁售活雞,尤其是目前庫房尚算水頭充足,有能力承擔可能以十億元計算的賠償額,否則過多幾年,隨着社福開支持續增長,公共財政開始見紅,到時想做也無財可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