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日,在政府免費電視發牌三選二的爭議聲中,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提出「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的無約束力議案,最終獲通過,但不論是原動議還是部分修正案,均無關宏旨,在當下的背景,更凸顯立法會清談議政的局限。

過往香港的創意產業,不止是本地經濟支柱之一,更輸出世界各地,甚至反過來影響大陸,是強勢「軟實力」。殖民地時代從沒有一位港督要走出來高呼振興創意產業,行業卻日益興旺;九七後特區十六年來的三任特首全都高唱推動創意產業,業界的表現反一天不如一天,其故安在?

九七前夕,無綫電視的「一台獨大」之勢漸成,自九八年起紅色資本亦開始染指亞洲電視,到今天電視業每況愈下,政府卻遲遲不發新牌,而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申請牌照期間,在電視劇製作上表現積極進取,最後揭盅結果卻落第收場。

香港的電視台一向是訓練影視人才的「少林寺」,電視業不振,自然也禍延電影業。近年港產片多與大陸合作拍攝,雖然受惠於大陸開放市場,在票房收入大有起色,但港產味道淡薄,文化上得不償失。

政治上,香港名義上有高度管治,背後則由中共操控,特首形同傀儡,中聯辦官員及中共在港代理人指手畫腳,連電視業也不能幸免。這次「香港電視網絡」未獲牌照,甚至有人懷疑背後有中共扼殺本土文化的陰謀,故此每次特區政府聲稱要推動創意產業,都令人有葉公好龍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