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說的是中國傳統寒食節。此日家家戶戶都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的,有特權的皇室及大官家除外。

星移斗轉,過去極受重視的寒食節幾乎湮滅,維持此風俗的據說只有福建、浙江等少數地區。但今時今日環保成為潮流,相信寒食節將在中華大地再次興盛起來。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明年將在北京舉辦,對於外界普遍關注的霧霾天氣問題,北京市外事辦官員強調有信心解決,將從控制人口、機動車輛等八個方面入手。當局特別提到,中國人的烹飪習慣,對空氣中的PM2.5貢獻不少,希望市民更好的配合。

說得太好了,當全世界都在愚蠢地指摘發電廠、機動車輛、冷氣機等造成空氣污染之際,中國官員則極其敏銳地聚焦於又煎又炸的中國烹飪習俗上,聚焦於老百姓的灶台之上。老百姓應如何響應政府的號召,更好地「配合」環保呢?答案不外乎模仿當年舉辦奧運會時,對汽車進行單雙號控制的方法,要求市民逢單雙日輪流煮飯,最好是這幾天市民徹底停止進食,學蟬餐風飲露,學道家辟穀,學神仙不食人間煙火。如此一來,敢教日月換新天,相信霧霾四伏的北京將恢復藍天白雲,空氣清新,朝廷就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稱,西方國家解決不了的空氣污染問題,中國解決了,這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及優越性。

你看,搞環保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少做飯、少食菜、少入廚房,就是對環保作貢獻。當然,不吃飯是會餓死的,為此就有推廣寒食節的必要,建議國人煮一大鍋飯,然後塞入冰櫃,餓了就拿些出來,用開水一泡,既有溫度又能食飽。老百姓只求溫飽,中國就有環保,領導人就有面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