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今人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唔得都要賺大錢。不是小生曲解古人訓誨,而是此地高校學者的創新發明。教資會花了兩年時間調查,發現本港八大院校紛紛在帳目上搞小動作,將旗下社區學院的辦學成本轉移本部,結果自資課程變相由政府資助,一邊賺學費,一邊攞公帑,兩面逢源,財源廣進,使用的秘技包括:

第一式,把大學本部教師調往自資院校任教,所賺學費袋袋平安,人工卻由政府資助;第二式,自資院校只付薪金,福利改由本部支付;第三式,自資院校的建築費原是直接成本,有院校將其列入間接開支,蓋因間接開支可以列入本部帳目,兜個大圈由政府埋單。

嚴格來說,這些做法是違反會計常識的,不過辦學者一於少理,明明唔得都要賺大錢。截至去年六月底,八大院校持有的平均儲備高達四十一億元,當中三十億元來自自資課程及活動。事實再次證明,教育確是一條財路!

至於教資會說要成立新監管機制,能否解決問題?別開玩笑了,素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富五車的院校高層總能想到「開源節流」的好辦法,引頸待割的納稅羔羊注定永遠要當冤大頭。不是一早說了嗎?大學之道,在明明唔得都要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