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老師 April Ip

小學教師林慧思因不滿警方處理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攤位糾紛做法,用粗口責罵警員,事件演變成社會爭論,批評及聲援林慧思的團體各自在網上發動罵戰,並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辦活動,互相指罵。究竟事件為何惹起激烈紛爭?演變下去,會否進一步激化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顧問老師 April Ip

Q:林老師事件為何惹起激烈紛爭?

A:首先,短片中林老師以粗口辱罵警員,惹起市民不滿;但之後幾日,網上出現辱罵事件的完整片段,令不少市民懷疑有人透過修剪後的短片,試圖誤導市民,引起更激烈輿論。加上事件符合港人「兩端價值觀」,一方面有市民支持林老師的反警行為,另一方面,有市民反對林老師以粗言穢語辱罵警員,造成兩個極端的意見,於是互相指罵。

Q:不少人士挺身支持林老師,是否反映公義精神得到彰顯?

A:公義精神是維護民主、公正和人權;在今次事件中,如果站在林老師的一方,認為她是網絡欺凌的受害者,支持她的確是伸張公義。但撇開這個立場,林老師當天和警員對罵,未分清楚誰對誰錯下就決定支持或反對,這並非公義精神,只是表達個人意見。

延伸思考

1. 事件演變下去,會否進一步激化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A: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已很嚴重,最主要的三個對立面,包括支持政府與反對政府、親中與反親中、霸權與小市民。這些矛盾,自回歸後已急劇惡化,而林老師事件發展至今,仍算屬於民粹狀況,沒有牽涉中產人士及年老貧窮問題,雖然矛盾有輕微升溫,但未算激化矛盾。

2. 校方應否就是次事件處分林老師?

A:林老師會否被學校處分,這純粹是學校的決定,外界不應該干涉。處分與否,其實學校會看三方面,老師平時的表現、對教學的熱情及這次事件的嚴重性。林老師身為教師,在公開場合粗言穢語,在學校立場,要口頭警告亦無可口非,但畢竟林老師已經就事件致歉,所以學校也不必太嚴厲處分。

3. 市民對教師的道德標準是否較常人高?

A:道德標準沒有統一規範,並不客觀,例如吸煙、講粗口等,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當然,對於官員或教師,市民對他們的標準會較高。尤其是老師,職責是負責教育下一代,除教授課本知識外,還有人生觀及辨別是非對錯,所以必須以身作則,對他們的道德標準較高,也是無可厚非。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