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政府遇到重大事件民憤難平時,總以內閣改組對應之,以求新人新政新氣息,以示其以負責態度回應民意,為民怨頗深的馬政府創造動力。陸軍下士洪仲丘被關禁閉期間操練致死案,數萬民眾示威抗議,最後國防部長高華柱下台,亦掀起內閣換班浪潮。

今次內閣改組人數共達七人,焦點除國防部長外,還有金管會主委等,然而民間反應冷淡,他們對馬政府信心不足,內閣大幅改組亦未能令民意支持度回升。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雖然馬英九積極回應民意,但政府被民意牽着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導致自我設限的困局。民主化後的台灣,「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成了官員施政的依歸,尤其在今日民粹當道下,內閣首長施政更是左右為難,因此有「官不聊生」之嘆,各部會首長以親民為首,競相討好民意。

如今馬政府的政策難以貫徹,與大陸簽訂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在立法院內備查審核,結果遭在野黨杯葛,國民黨佔立法院多數席位竟束手無策,看着民進黨演出杯葛騷。倘服貿協議未能過關,政府威信必蕩然無存。馬英九連任黨主席,黨政一把抓,照理說應可發揮更大威力貫徹政策,但在服貿協議的操作上事前不夠細膩,在民進黨全力反對和業界反彈下,現在才全力宣傳服貿協議之好處,報上登廣告,主辦論壇暢談好處,都屬亡羊補牢,立法院優勢竟無法發揮效力,任憑民進黨霸佔舞台。

馬英九愛將、行政院長江宜樺沒有被換,卻面臨諸多挑戰,除了在立法院爭議不休的服貿協議外,還有現時最火爆的洪仲丘案,事發一個月仍未能真相大白。這雖然是軍中紀律及處置不當的問題,但憤慨之情燒向馬政府,行政院長領軍的內閣必須面對。現國防部縱使換上文人部長楊念祖,但外界擔心文人部長鎮不住軍人,有人認為以前也有過文人部長,但表現未見出色;亦有人期待文人部長可擺脫包袱,讓軍隊的制度管理運作走向理性化與制度化。

不過,民間求的是事件真相而非換部長,國防部長換人不表示真相可以因此模糊,早日公布實情才能重建軍隊形象,樹立威信。

事實上,「馬江體制」還需要有更多的內部磨合,新任內閣人員亦要展示膽識和魄力,才能爭取民心,這才是內閣大改組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