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陳志全絕食二百三十八小時,最終在立法會大會質詢梁振英後入院,有市民認為絕食行動無助改變社會現狀,故不必用此等自殘方法。然而,若回顧歷史,可發現不少犧牲健康甚至生命的絕食行動,可以為社會帶來變革。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戴卓爾夫人為首的英國政府,以高壓手段管治北愛爾蘭。基於對專權的抗拒及仇恨,不少有志之士加入愛爾蘭共和軍,以武力抗衡英國管治。在抗爭期間,不少年輕北愛人士事敗被捕,當中不乏聲望甚高的民意領袖。這些被捕人士先後在獄中發起多次無限期的絕食行動,表達爭取北愛獨立的訴求。

在眾多的絕食行動中,桑茲的絕食事迹更是舉世聞名。桑茲於一九八一年在獄中發動無限期絕食,並於絕食期間參與英國下議院補選,擊敗對手成為下議院議員。雖然他在選舉中勝出,卻沒有終止絕食,最終在絕食六十六天後逝世。桑茲的絕食行動感動萬千群眾,更有高達十萬名北愛市民出席桑茲的喪禮。

除了桑茲,亦有不少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在獄中絕食四十至七十日,其中更有九人因而喪命。英國政府以強硬手法對付絕食行為,卻令北愛爾蘭人的民族主義情緒更高漲,並令更多當地居民支持與愛爾蘭共和軍有密切關係的新芬黨。不少曾參與絕食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在地方選舉勝出,令支持北愛獨立的聲音高唱入雲,英國政府也被迫正視北愛人民的訴求。

由此可見,非暴力、犧牲自我的絕食行動絕對能扭轉時局,為社會帶來正面的變革。現時香港群眾面對的中共政權,比八十年代管治北愛的英國政府更極權及橫蠻,香港或許要發動比北愛爾蘭絕食行動更轟烈、更全面及更深入的群眾抗爭,民主運動才能取得有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