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耀

【本報訊】腦癇症(又稱癲癇症)屬腦神經疾病,繼中風後為第二種常見腦科病,不少病人需服藥穩定病情。有機構調查發現,六成二受訪患者過去一年有不同程度發作,當中六成四人有抽搐、失去意識等大發作,八成人有失神等其他發作。大部分人已服兩種或以上藥物,病情控制仍不理想。有醫生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改善腦癇症醫療服務。

陳樂耀

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推算本港有三萬五千至七萬多名腦癇症患者。該中心四月至六月訪問二百二十一名患者及家屬,一半患者已患病十年至三十年,六成六人服藥逾十年。曾有大發作的患者之中,過去一年平均發作達十三次;有人局部性腦癇、失神等發作,平均有四十七次。患者對藥物治療的滿意度僅五十六分(一百分滿分)。

診症時間遠遜國際

香港腦癇學會幹事兼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陳樂耀指出,本港針對腦癇症的治療資源不足,三至四成人即使轉藥,效果仍不理想。他說,可能患者有海馬體硬化症等疾病影響,可用磁力共振診斷及配合其他治療控制,但本港醫生診症時間一般僅五至十分鐘,診症時間遠低於國際水平。該中心經理熊德鳳表示,患者有社交、就業困難,一○年把病症正名為腦癇症,望消除社會人士對患者的歧視。

患病十多年的鄺家欣,藥物副作用令她記憶力差、專注力低,每日服十多粒藥仍每日病發,她望政府改善治療服務,加強支援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