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德認為,漁民未必有能力於偏遠及配套欠奉的養魚區營運,望漁護署增加該區配套。

外地魚競爭令魚價大跌,要扭轉劣勢,養魚業促請政府於市區增設獨立魚市場,專售本地魚,打造本地魚品牌。業界認為,本地魚以安全及質優見稱,本可吸引市民,惟市民難以區分,無法按來源地選購,才令本地魚銷情慘淡。

陳美德認為,漁民未必有能力於偏遠及配套欠奉的養魚區營運,望漁護署增加該區配套。

大埔魚販冼天讓,本為澳背塘養魚戶,後來因經營困難,改為賣魚維生。他說,本地養魚有監管,所用的魚糧等級較好,養魚味道比外地更鮮,雖來貨不平,但仍受街坊歡迎。不過,他除了跟相熟魚排入貨外,難從批發得知來貨是否本地魚,只能按價錢買貨。

入口魚稱霸市場,去年本港消耗近六萬六千公噸外地魚,而本地養魚只有一千三百公噸,比例為五十比一。

大埔鹽田仔東海魚養殖協會主席陳美德表示,現時本地魚無標籤,亦無專門店或市場,有人想買亦未能分辨,促請政府帶頭,於市區增本地魚的市場,而漁護署發言人只表示營運者須獲有關部門批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