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行五名專家,過去五日到香港海洋公園考察學習,了解飼養及繁殖海豚的方法,從中吸取經驗回內地繁殖中心孕育江豚幼豚。近年江豚數量不斷下跌,全球唯一生活於淡水的長江江豚,更於本月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B)列為「極度瀕危」,若生存情況不變,有可能於十五年內消失。

參考飼養幼豚方法

內地保育專家九六年開始嘗試人工飼養及繁殖長江江豚,過去曾成功以自然交配方式,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四條江豚寶寶,但其中三條夭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指其中一條夭折幼豚的母親於生育後數天,突然進食大量水池邊的剝落油漆而死,幼豚喪失奶源,研究人員嘗試以奶粉餵養,但幼豚最終夭折。

海洋公園公園首席獸醫馬伯樂相信,長江江豚與海豚飼養方法上可互相參考。以照顧幼豚為例,母體的奶汁有豐富的營養及抗體,是幼豚存活的重要元素,若用人工奶粉,配方需要觀察幼豚的反應去稀釋或濃縮。馬伯樂又指,為協助長江江豚人工繁殖研究,考察中分享了人工繁殖海豚的技巧,例如如何觀察雌性海豚排卵期等。

江豚是海豚的近親,牠們與海豚最明顯的分別是沒有背鰭。近年由於人類的頻頻活動,例如工業、航運、大型涉水工程及非法捕魚,令江豚數量急劇下跌,其中長江江豚估計只剩一千零四十條,於長江幹流的數量,更比○六年下跌近一半,只剩五百條。另外現時於香港海域出沒的江豚,估計有二百條,屬「易危」保護級別,保育基金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二十九條江豚擱淺,佔海豚擱淺數字八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