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共青團中央有份機關報,名為《中國青年報》。該報記者在關於韓亞航空客機失事的報道中,談及兩位中學生花謝三藩市,記者寫道:「如果她們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在關注她倆,王琳佳也許會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笑瞇瞇的,而葉夢圓也許不敢相信地跳了起來。」這幾句話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和爭議,眾多網友紛紛討伐記者和報章獻媚舔菊。

死者為尊,生命為大,這是一種普世價值。任何對死者的痛惜與安慰,都必須以此為衡量標準。遺憾的是,在記者筆下,雖然用了假設句式,但文字中仍明顯流露出對官員身份大V的崇拜,其潛台詞依然是官本位第一。這種消費死者的報道,表面看是對死者的懷念,骨子裏卻還是對官的獻媚和舔菊。

有人上綱上線,認為該記者是內地體制馴化出來的孽種,專事以各種手段溜鬚擦鞋。尤可夫倒是以為,記者本人寫作脫離基本事實展開聯想,確實是新聞報道大忌,這是造成報道被廣泛批評的根本原因。但這樣的報道居然能通過編輯、老總等環節,最終出街,卻折射出內地媒體的定位衝突問題。

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新聞基本的倫理價值在於人之所以為人。但是內地媒體首先被定義成黨的喉舌,喉舌是工具,作用是替人發聲,如此之下,媒體並不具備獨立的價值觀,它必須對黨言聽計從,必須對黨歌功頌德。從根本上來說,內地媒體對官府獻媚舔菊,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本能,指望它們去監督批評,與本身的角色定位是撕裂般的衝突。

該記者不過是這種體制下冒出來的出頭椽子,輿論在責備其沒有風骨之時,卻少有思考體制對於媒體人的綁架作用。認真反思,其實對黨進行獻媚和舔菊,內地又有哪家媒體沒有幹過?只不過有的加以必要修飾,外觀上看得稍微圓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