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往往還未受別人歧視,便已經歧視自己。

病發之初,整天被不存在的幻覺聲音吵得死去活來;每次外出,街上的人都好像在竊竊私語,回到家中,鄰居又好像在監視自己,那被害妄想,弄得人整天神經兮兮。好不容易得到醫生的診治,藥物的副作用又令人疲倦,殘存的徵狀也令人失去動力,整天坐在家中無所用心。家人擔心,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裏。

很多病人,思覺失調的病徵是康復了,人卻變得消沉,整天鬱鬱不歡,原來是打從心底裏,看不起病後的自己。這是更深層次的自我歧視(self-discrimination),也是更難解開的心結。

解鈴還需繫鈴人。要走出自我封閉和歧視的深谷,關鍵是如何令病人主動踏出康復之路的第一步。這幾年,各區一些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ntegrated Community Centre for Mental Wellness – ICCMW)相繼成立,當中的社工會對康復中的病人進行家訪,鼓勵他們參加中心的社交及康樂活動。病人感受到被社區人士接納,更加懂得自愛,也更願意接受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精神病人康復之路長路漫漫,但有人同行至少不會感覺孤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