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骨科毛病都會損害關節,輕則造成痛楚,重則影響活動。一般來說,醫生也首以保守治療方案,例如藥物及物理治療等處理病情,但如果情況未見好轉,患處嚴重妨礙日常活動,甚至開始影響周邊其他關節的時候,可能需要考慮把病變組織換掉,植入人工關節,讓患者受影響的關節於術後得以重新活動起來。

經診斷後發現黃先生兩邊髖關節均有骨枯問題,左髖關節的情況已嚴重惡化;由於黃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受影響的髖關節再難恢復原有功能,為了徹底控制及紓解病情,黃先生終需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進行「關節置換術」時,需將已經磨損及破壞了的關節面及骨增生切除,然後把人工關節與原來的骨骼駁上,再把硬化及收緊了的韌帶,以及關節囊重新放鬆及平衡,目的是重新建立下肢關節的正常連線(alignment),使關節的活動力學回復較正常的狀態。現時較為成熟的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是膝關節及髖關節,有的進行部分關節體置換的「半關節置換術」,有的則把整個關節的「全關節置換術」。一般來說,全關節置換手術約需兩至三個小時左右;大部分病人在術後的兩至三天便可開始學習走路,手術後約一星期便可利用拐杖等助行器具出院回家。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也不斷改良中,包括物料及軸承的改進,現時已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生活、活動及工作需要,為他們設計最合適的骨架,使人工關節更耐用,同時亦有助患者的關節重拾正常功能。不過,關節置換手術跟其他外科手術一樣具有風險,包括細菌感染,所以手術前醫生會檢查身體其他位置有否出現傷口感染,以免細菌進入至人工關節內,造成嚴重後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