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瓷器,見證了一段低調的奢華。日前,毛澤東生活用「釉下五彩瓷碗」以一千一百六十八萬港元成交,並創下「紅色官窰」拍賣價格新紀錄。

按照官方的說法,老一輩革命家個個生活樸素,不講究食穿用,緣何「毛瓷」自文革後即備受追捧,拍賣價屢創新高?原來,「毛瓷」是一九七五年由當時最頂尖的藝人,使用當時最好的材料精心燒製而成,代表了當代中國瓷器製造的最高水準。燒製過程嚴格保密,一切命令均為口述,不立文字。當事人回憶,最後製成十箱成品,直接費用二十萬元人民幣。

文革末年,面帶菜色的普通國人,是萬萬想不到領袖手中一個茶杯蓋,已花銷了一家人數年的口糧。

與「毛瓷」的神秘相反,毛主席親自訂立的「四菜一湯」待客標準,則作為中國官員餐飲節儉的標誌性政策名揚天下。好事者史海鈎沉之後卻發現,毛氏「四菜一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例如,中南海的御用廚子,個個是一派菜系的大師級人物,而且工資由國家支付,但只為指定的家庭服務。建國後中共延續舊有的「特供」制度,僅北京附近,即有香山、玉泉山、巨山三大特供農場,中南海內大部分農副產品產於此,與百姓的農副產品絕對隔絕。因此,毛主席的餐桌上,雖然看不見參鮑翅肚,但一粥一飯價值不菲,如廬山會議期間,他吃的米是由警衞員在京一粒一粒挑選出來的。

掐指一算,中國官場沉浸於驕奢淫逸中近六十四年。由奢入儉難,喊個口號,來個掃除,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