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值得中國金融史記上一筆。這一天,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創下歷史新高,高達超過十三厘,幾乎三倍於兩周前的水平。與此相應,央行依然巋然不動,市場傳聞其當天要向市場「注水」四千億,最終被證實不過是銀行界的單相思。

中國經濟雖然不再高速增長,但也不可能在一夜間突然變臉,淪為很糟糕。銀行鬧錢荒已有二十餘天,只不過在二十日這天膿瘡擠爆,於是謠言遍天飛,人心惶惶。既然經濟基本面沒有根本性變化,導致錢荒的就只能是人為因素。央行一再袖手旁觀,一言不發,只能說明中國的貨幣政策已開始翻轉。

此前,總理李克強說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句話是在他明知銀行鬧錢荒的情況下說的,意味着他認為市場中現有的錢足夠多,只要盤活,就足夠去解決暫時、表面的錢荒,也意味着他不同意開動機器印鈔票,展示了和前任完全不同的風格,「李克強經濟學」在幣策展示了強硬堅持的個性。

於是,市場發難,向其展開逼宮之勢。所謂拆放利率大幅攀高及各種謠言,其實是銀行通過市場向李克強表達不滿。李不為所動,銀行卻主動退卻,昨天隔夜回購開盤成交三百億,顯示大行開始出錢,隔夜利率也回調至百分之八左右,錢荒略有緩解。

李克強好像是贏了一回合。不過,如果拆放利率再度爆錶,就必然有銀行會陷入資金困境,擠兌也必然隨之而來,真要這樣,李克強還能挺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