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吳會是習近平主政後,國共兩黨高層正式的會晤,確認彼此政策,並鞏固兩岸關係進程。可以說,習吳會建構了新型兩岸關係,引領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

習近平提出兩岸關係四點意見,從民族整體利益和國家發展的戰略格局出發,環繞一統的思維與理想追求,表示「形式上的統一更需要心靈上的契合」,可見他今後將會更着重人心工程。

從北京的角度看,習吳會說得上是對台工作的順利成功。過去兩岸關係的發展,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進行,國民黨依「九二共識」為本,原因是「一中各表」能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理地位。到了今次習吳會,吳伯雄以「一中架構」回應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所提出的「一中框架」,讓兩岸能遵循北京所提出的原則發展新型關係。不過,由於吳伯雄沒有強調「一中各表」的重要,讓台灣人憂心北京今後是否還能尊重各自表述的機制,中華民國之名會否被取代,故吳回台後備受壓力和批評。

馬英九不再像過往去附和民進黨的語言,稱「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台灣的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來決定」,受他委託的吳伯雄提出「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法選擇」的主張,換言之,國民黨有了進一步的中國認同,國共間終於在民族認同的理念中進一步結合,共同為復興中華文化而努力。

台灣送禮 北京豐收

綜合觀之,此次習吳會,國民黨送大禮,北京收穫豐富。然而,過去吳伯雄見胡錦濤時,曾代轉馬英九的基調「一國兩區」,但沒有獲得北京回應,也沒獲得大多數台灣人認同,故縮了回去,不敢再提;此次「一中架構」事前也未凝聚社會共識,在台灣民意反彈下,未知能否堅持。

○八年以來,兩岸互動快速而緊密,通過了ECFA十八個協議,將兩岸關係建構成以「九二共識」為基礎、ECFA為載體的緊密夥伴關係。今後,若能以ECFA為基礎,建立區域全面經貿夥伴關係協定和其他區域經貿組織的關係,並在和平發展的戰略上延伸至東海、南海,以東海、南海和平倡議的精神,共同解決領土主權的糾紛,則更可增加兩岸的民族認同。大陸必須讓台灣確信,兩岸若從緊密的夥伴關係再深化發展,不影響台灣的安全,同時尊重其自主性,則兩岸政治對話的時機就可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