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大人物常常自我介紹,說自己是從內地偷渡來香港的,之後一步步往上爬,名利雙收。我也是從內地來的,算是有點親切感,但我是合法申請來港定居,況且我僅有的一間「于師傅樂廚坊」被貪曾逼得因為生意太好而「執笠」,地位差天共地。當前特區風雲色變,甚麼熊狼豬狗日爭夜爭,我不關心,總之政客講話萬不可信,往往講錯的才是真話。廉政公署查貪曾、貪湯無聲無息,坊間卻鬧得很是熱鬧,這潭水很深,一兩句話也講不清,本人同樣不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是偷渡。內地來港有兩批人:一批是富人,在四九年共產黨統治中國大陸時逃來香港。家父在四七年將北京、天津、上海的資金抽調來港開公司,那時香港很差,九龍常住半島酒店,港島住六國飯店(現稱六國酒店)。另一批就是窮人,多是六、七十年代的偷渡客。

每逢六月憶紫陽,偷渡客能平安到港,不能忘記好人趙紫陽。想當年,由於黨的政策一再失誤,餓死人數直線上升,單單河南省就餓死數以百萬計,遠遠超過電影《一九四二》中餓死的人數。事態發展引起中央高度重視,遂召開大會商討對策。廣東省死人最少,毛澤東便要求廣東領導人介紹經驗。

廣東省餓死人少,原因不複雜:一、離香港近,親友將能吃能穿的設法帶回廣東襄助;二、人民想方設法偷渡,到了香港,港英政府講人道,洗澡、吃飽再送回。偷渡投敵罪名嚴重,非關即殺,相傳當時主政廣東的趙紫陽找到一個好辦法——悄悄命手下網開一面,不要拉,靜靜放。於是,偷渡客到了香港吃飽押回,餓了再過去,吃飽了再回。港英政府最後知道上了當,於是改變了方法。

「去香港有飯吃!」消息傳到東北,一青年坐了幾天火車到廣東,跳進河拚命游到對岸,一上岸大叫「打倒共產黨」,給警察拉了!怎麼香港也無自由?原來他從珠江北岸游到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