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近年一脫軍政府專制形象,戴上民主面紗,向西方大送秋波,得到美日等國青睞,美國以接受軍政府領袖吳登盛訪美、撤銷部分制裁為獎勵;日本首相亦出訪緬甸,稱會支援該國經濟發展。媒體上一片歌功頌德,稱緬甸、越南、老撾等中南半島國家將成為全球第四波民主化國家。

若細心觀察,便知緬甸民主化舉步維艱。首先,軍政府仍然掌握大權。緬甸與大部分中南半島國家一樣是多民族、多宗教國家,地理環境複雜,造就民族武裝力量割據一方的局面。

緬甸境內北部與東部屬民族武裝自治區,與以緬族為主的政府軍時戰時停。此民族自治勢力要麼與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同宗同源,要麼受國民黨殘部或知青後代領導,邊區大量使用人民幣,通訊由中國移動提供,農業由雲南支援收購,遇有政府軍進攻更會遷入雲南,可見中國對緬甸邊區的影響力。

緬甸西北部地區則受印度和伊斯蘭文化影響較深,近年更隨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回教極端思想影響,伊斯蘭與佛教的宗教衝突頻生,相信衝突會隨緬甸親美而上升。

緬甸人民需要思考的是,以緬族和佛教徒為主的中央政府,如何在民主化進程中尊重伊斯蘭教徒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力,而在向美國大送秋波下如何處理與中國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亦值得深思。